• 服务热线:
    400-600-6196
     
    北京市:
    经理直线:13552769178
    办公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新宫中福
     
    天津市:
    经理直线:13366281988
    办公地址:天津静海区静海镇玉田庄
    河北省雄安新区:
    经理直线:13366281988
    办公地址:天津静海区静海镇玉田庄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     
  • 力奇Nilfisk授权书
    威霸Viper授权书
    海豚泳池吸污机授权书
    中国市容绿化和物业保洁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
    海驰公司信用代码
设施体系共建共享 浙江农村垃圾分类迈向精细化
作者: 威霸


  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化、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处理,是大力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美丽城乡的题中要义。对照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,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浙江省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还存在哪些短板?各地如何探索实践?

  怎样分得更好?

  由粗分到精分转变

  每天早上,三门县健跳镇盖门塘村70岁老人叶杏玉,都会将厨余垃圾扔进家门口的可腐烂垃圾桶。垃圾分类我们做了大半年,很简单,会烂的投入绿桶、不会烂的投入灰桶。叶杏玉说。

  通过三年的农村垃圾分类实践,浙江省各地农村呈现出不同的分类模式:可回收、不可回收;可腐烂、不可腐烂;可堆肥、不可堆肥;可发酵、不可发酵;可燃烧、不可燃烧等。这些分类方式虽然不是很准确,却通俗易懂,在垃圾分类推广初期十分实用。

  但是,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,简单的分类方式遇到了新问题。媒体人员走访各地发现,有的地方,村民垃圾分类比较随意,准确性不高;有的地方,村内保洁员专业化不够,二次分类并没有进行有效分拣。

  作为垃圾处理的源头,垃圾分类是有效实现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处理的前提。省农办社会发展处处长邵晨曲介绍,细化垃圾分类类别、品种、投放、收集、运输、处置的标准化规范势在必行。

  近日,省级地方标准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》形成征求意见。本着农民可接受,操作更容易的原则,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四分要求,定点投放、定时收集、定车运输、定位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四定要求,并规范了省、市、县(市、区)、乡镇(街道)等各层级到农户的主要职责及操作实施。

  征求意见稿中对分类要求进行了统一,有害垃圾、易腐垃圾、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,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具体,废电池、废水银温度计、笋壳、尿不湿等生活垃圾都被写入,今后村民和垃圾分拣员从粗分向精分转变,有了分类参考范本。

  如何促进减量?

  设施体系共建共享

  分类本身并不能消灭垃圾,分出的东西,在符合环保标准和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得到利用,才算真正实现了减量化和资源化。

  金华市金东区塘雅镇有一座新型堆肥房,每天能处理3吨以上垃圾,由八村联建,节约了30%的建设资金和70%的土地资源。这种堆肥房采用浙江大学新研发的技术,垃圾堆肥周期从6个月缩短为2个月,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。当地农办工作人员说道。

  垃圾处理设施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载体。目前,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资金缺口较大,尚未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,因此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存在短板。

  从各地了解到,有的自然村垃圾桶数量明显不足,垃圾分类转运和垃圾分类站房设置不够合理,不能做到垃圾分类日产、日清、日运;有的地方保洁员数量与担负的保洁任务不匹配,保洁人员未签订正式合同,薪酬待遇低,保洁经费没有及时拨付到村。

  省农办曾经做过测算,推进一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试点村,大约需60万元至120万元。这其中包括垃圾分类桶、站房设施建设,快速成肥机器购买及保洁体系建设等。目前,省级安排购买机器设备的专项资金30万元,站房设施建设和用地等资金有不少缺口,设施维护也没有资金保障,导致垃圾分类、运输、处理标准不高。

  为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,各地开始先行先试。今年,临安市有一半以上的乡镇(街道)不同程度引入市场化运作;江山市在全市24个行政村开展农村保洁资金自筹试点工作,逐步建立了以市和乡镇(街道)财政投入为主、村级集体经济为辅、农户自筹保洁资金为补充的农村保洁资金筹措机制……多元投资机制,解资金之渴,推进设施共建共享。

  何以确保长效?

 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

  垃圾分类巩固难、易反复,会不会成为一阵风?这考验着乡村基层治理的能力和精神文明建设进程。

  垃圾分类,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。既要在前端减少垃圾,实施垃圾分类,又要在末端进行有效处理,让垃圾最大程度资源化和无害化。其中,对垃圾分类的自觉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,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,是垃圾分类落实到人的关键。

  安吉县报福镇上张村安装了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,70多岁的村民黄南芳办理了分类积分卡,将以前堆在房前屋后无法出售但又不舍得扔掉的废旧玻璃瓶、废旧电子产品等变成积分,并用积分兑换了奖品。

  为了更好地促进老百姓的参与热情,各地广泛实施积分兑换工作法,并探索智能化+技术。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、三门县健跳镇盖门塘村等相继开发智慧垃圾分类系统,定制二维码垃圾桶,推行一户一码,根据农户分类情况,生成虚拟币,农户可使用虚拟币到兑换超市购买商品,一周的积分就能换一个牙刷或者牙膏。村民分类积极性得到提高。